房俊压抑不住心底的狂喜!
纵观历史,李二陛下此人争议极大。
一方面杀兄弑弟逼父退位,甚至将兄弟的妻妾都收入後,实在是道德败坏罪大恶极之辈。而另一方面,却又能善待功臣励精图治,生生将隋末大乱之后的满目苍夷江山凋敝经营出一个震古铄今的“贞观之治”,成为千古少有之一代明君……
这人充满了矛盾,却唯有一样极其🝊明显极其爱惜名声!这从其篡改史书、👍🇧🚾不听劝阻执意东征高句丽便可见一斑。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李二陛下在易储一事上犹豫不决、摇摆不定🕕🉡,一直拿不定主意,直至太子李承乾彻底失去他的信任之后,方才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他既害怕太子李承乾不能承担起繁荣大唐将李唐江山千秋万载传承下去的重任🚮🖳,更怕一旦易储之后新的太子甚至还不如太子李承乾……那会导致他背负一个昏庸刻薄的名声,影响其千古一帝之历史地位。
尽🖃🏼管自始至终,他也没有达到千古🝊一🖬🕪帝的成就……
房俊利用的,正是李二陛下的🙾这个犹豫心理。
一方面在💋易储之事上犹豫不决,一方面又在是否贬斥他出京之事上摇摆不定……这其中未尝没有房玄龄的🛣🞎缘故,但是房俊相信更多的却是这些年来自己一🝼桩桩耀眼的成绩所带来的加成。
将自己这样一个“能臣”贬斥出京,实在是🁛任何明君都不会做出🖶🗇的糊涂事。
李🖃🏼二陛下既爱惜名声,不愿背负“排挤能臣”的骂名,又不舍将这样一个赤胆忠心成绩卓然的臣子闲置不用,甚至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所以房俊才将心一横,坦荡诚挚的站在李二陛下面前,促使其尽快下定决心。
所幸,李二陛下还算是那个一代明🝊君,没有一意孤♵🌴行……
不过房俊并不想到此为止,他🙾心🎌里还有更大的谋划。🚙
深吸🛦🞩一口气,微🎢💴🖇微躬身,房俊清朗的声音充斥着整座大殿。
“关中乃是京畿之地,帝国之根基所在,关中稳则天下稳,关中富则天下天下足。立国以来,朝廷便屡次修订律法,🖤减免税率、兴修水利、甚至迁移天下府上定居长安,以此来稳固关中天下中心的地位。凡此种种,实乃利国利民高瞻远瞩之政策。然而每每天灾肆虐之时,朝廷之应对却是听天由命、漠不关心,无论事后之赈灾救济如何规模,没能在天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展开救援,都会极大的损害百姓心中对于朝廷的归属感。而关中又是八水环绕河流充沛之地,每年的水患不计其数,这就促使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往更安全的黄河下游甚至江南之地🚝🔗讨生活……长此以往,关中必然人口减少、百业凋敝,导致关中没落……”
这个时候的关中可不是后世缺少水源的情景,河流密布水网发达,一旦遇到降水充沛的年份,发生的水患次数便数不胜数。百姓没有了安全感,又遭受🕋🈀🞡水灾,自然要背井🏕离乡逃离关中。
战🖃🏼争已然在大唐国土之上消失,天下升平,无论是何地都能讨得一口饭吃,更何况温暖♅🅽湿润的江南更是宜居之地。
长此以往,关中的人口必然渐渐减少,帝国之中心的位置将要受到动摇,这是事关国本之大事,怎能不受到重视?
李二陛下皱皱眉,说道:“此事固🝊然足以📴🟄引起重视,却非是独有你才看得清其中利弊得失。莫要在此长篇大论,有何策略速速道来。”
朝廷中枢聚集了天下最精英的一批人,总有眼观独到之辈看得见其中的隐患。
房俊赶紧说道:“启禀陛下,依微臣之见,可成立一个‘灾难应急指挥衙门’,专门针对天灾采取及时救援。虽然此举限于交通因素只能覆盖关中地区,却也正好以🉡🈷此让关中百姓感受到优越性,使得各地百姓皆以身处关中为荣,可确保关中京畿重地之地位,非但不会有百姓游离🅨🅟,甚至还会吸引天下富户竞相而来。”
历朝历代,朝廷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政策手段保证国都附🔙🁅近的稳定,凸显国都居民的优越性,以此稳定政局。
不过房俊说得这番话🅞🇪他自己都不信,就算是保得了关中天下首善之地几十年,却也不可能违背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阻挡帝国中心渐渐由西至东转移的事实。
不仅仅自唐朝之后便再无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定都长安,事实上即使到了高宗之时,东都洛阳的经济地位已经开始稳稳赶超长安👥,这是不可逆转的大势。